「罗生门」是啥意思?一文看懂_手机网易网

「罗生门」是啥意思?一文看懂_手机网易网

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

电影《罗生门》画面

撰文|米兰

剧焦编辑部原创

「罗生门」这个词你应该并不陌生。

但是这个词代表的到底是什么意思,可能你就不是太清楚了。

简单来说,「罗生门」既是日本历史上确实存在过的一个城门,也是日本知名导演黑泽明曾经执导过的一部电影。

而它被运用最广泛的「意思」,则是由电影《罗生门》所引申出来的一种叙事结构和艺术效果,以及生活中类似现象的代称。

今天,就用一篇文章来让你彻底了解这个人人皆知却不甚解的「罗生门」。

01《罗生门》讲了啥

我们先来复习一下电影《罗生门》讲了啥。

一个樵夫和一位僧人在破败的门楼(罗生门)之下避雨。

樵夫一直在那里喃喃自语:不明白,真的不明白…

这时一位过路人也跑到罗生门下避雨,听到樵夫这样说,就问他出了什么事。

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

电影《罗生门》画面

于是僧人和樵夫便开始向路人讲述事情的经过:

三天前,一个武士死在了树林中。

樵夫声称自己是第一个发现并报官的人。僧人也曾在路上看到武士牵马和妻子一起经过。

强盗多襄丸和武士的妻子也被带到了公堂,已经死去的武士则借女巫之口也给出了供词。

他们轮流发言,但武士为何而死、杀死他的凶器是长剑还是短刀,每个人的说法都各不相同。

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

电影《罗生门》画面

樵夫其实也目睹了武士被杀的全过程。但他害怕受牵连,所以在公堂上并未说出来。

在罗生门下,他把自己看到的也说了出来。

而樵夫不明白的地方就是:为什么武士、武士的妻子和强盗说出了三个各不一样的版本,而且跟自己亲眼看到的也不一样。

这一下,路人也开始迷惑了:到底谁说的才是真相呢?

02 「罗生门」是心灵的「暗门」

《罗生门》的主要情节,源自芥川龙之介的小说《竹林中》。

《竹林中》是改编自一则日本民间传说故事集《今昔物语集》里的故事。

原本的故事是一位武士和妻子出远门,途中被一个强盗骗至树林中捆绑,强盗侮辱了他的妻子后逃走。故事主要是对武士阶层进行嘲笑。

芥川龙之介采用多重视角的叙事方式进行了重新改写,试图通过七个人物的不同叙述来建构这起凶杀案的真相。

但事与愿违,故事反而变得扑朔迷离,但故事的主题也变得更加深刻起来。

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

电影《罗生门》画面

在黑泽明看来,《竹林中》描写的是人心的奇怪曲折与复杂阴影,是对人性最深奥最隐秘部分的解剖。

在自传中,黑泽明曾向他的副导演这样解释电影《罗生门》的主题——「人对于自己的事不会实话实说,谈自己的事的时候,不可能不加虚饰。

这个电影描写的就是不加虚饰就活不下去的人的本性。甚至可以这样说:人就算死了也不会放弃虚饰,可见人的罪孽之深。」

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

图源电影《罗生门》画面

所以摄影机对准了丛林深处,要表现的就是「人彷徨于心灵的竹丛之中。」

为了丰富影片的时长,黑泽明又在《竹林中》的基础上融入了芥川龙之介的另一本小说《罗生门》。

于是,故事就变成了由樵夫、僧人、过路人在「罗生门」下讲述而层层展开的嵌套结构。

电影也借助三人对案件的讨论,不断地强调人类的谎言和人心的可怕。

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

图源电影《罗生门》画面

有电影杂志后来评论道,「《罗生门》是电影界的一道霹雳,它证明了人心中并不包含真理。」

03 开创「罗生门效应」

电影《罗生门》于1950年上映,获得了广泛的国际认可,是日本第一部真正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电影。

电影清晰揭示了由于个体视角和认知的局限性,造成的真相不可企及的效果。

作为这种现象和效果的代名词,「罗生门效应(Rashomon Effect)」也由此而生。

学者布莱尔·戴维斯等在他们的论文集《罗生门效应》中,将其定义为「不同目击者对同一事件的明显不同的观点和解释。」

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

图源Studio binder的科普视频

比如法庭上常见的双方当事人彼此不同观点的碰撞。

除了司法案件,「罗生门效应」也广泛地见于心理学和大众传播等领域。

在现代社会的研究中,「罗生门效应」也被证实为一种神经学现象。可以从人脑的记忆重构缺陷的角度,去证实人们主观叙述和事实的偏差。

电影《罗生门》中表现人心各异的多视角叙事手法也开创了电影的多视角叙事类型,影响了后来一系列电影、电视、戏剧等的创作。

如《低俗小说》的多视角碎片化叙事;《英雄》中三个「刺秦」的版本;《消失的爱人》中丈夫与妻子双重对立视角,对事实真相进行反转…

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

图源电影《英雄》画面

它们不一定需要完全复刻《罗生门》的结构,只要具备其中的某些核心特征,便足以让人联想起认知和事实失调的问题。

归根结底,「罗生门」之所以如此影响深远,正是因为它揭示了人类行为中的这种普遍性。

虽然在「罗生门效应」中,真相往往不得可知。但「罗生门效应」的发现,也让我们对真相到底如何获得有了更多理解。

而当「罗生门」中自私的人性无法避免时,该如何做黑泽明也给出了他的答案。

那便是,永远不要抛弃人心向善的可能性。因为——

「若是任何人都不能相信,那么这个世界就成了地狱」。

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

图源电影《罗生门》画面

你还看过哪些内含「罗生门」剧情的作品,不妨来说一说吧!

参考资料:

《What is The Rashomon Effect in Film? Definition & Examples Explained》,Studio binder,2022年

《蛤蟆的油》,黑泽明,2014年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