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周跑高速差点被扔在服务区,才真切感受到电动车充电这事儿有多分裂 —— 快充桩前半小时喝杯咖啡就回血大半,自家车库的慢充桩却得耗上一整晚。这快慢之间的差距,简直比外卖和家常菜的等待时间还极端。
先说那次高速惊魂吧。仪表盘跳红的时候我心都凉了,导航显示最近的服务区还有 15 公里,攥着方向盘手心全是汗。好不容易挪到充电桩前,看着屏幕上 “预计 32 分钟充至 80%” 的提示,才松了口气。旁边大哥跟我搭话,说他上次遇到桩群故障,愣是等了俩小时才充上电,比我还惨。
说实话快充是真救急,但那速度也不是全程都顶。前 20 分钟数值蹭蹭涨,到 70% 以后就明显慢下来,跟手机快充满时一个德行。后来才知道,这是电池怕 “累着”,自动降了电流。而且快充完总觉得虚,表显能跑 200 公里,实际开着空调跑高速,一百六七十公里就见底了,这点特烦。
慢充就完全是另一种画风。我家车库装的桩,晚上十点插上,第二天早上八点拔枪,刚好满电。一开始觉得这时间也太磨人了,后来倒摸出了门道 —— 睡前充上,早上起来车跟满血复活似的,还不耽误事儿。最关键是电池状态稳,开了一年多,续航衰减比小区里总用快充的邻居少多了。
不过慢充的麻烦也不少。上个月出差忘充电,回来车彻底趴窝,想找慢充桩应急根本不可能。路边的充电桩全是快充,慢充桩要么被占着,要么功率低得离谱。那回我才明白,慢充这东西,只能当日常口粮,真遇到急事完全指望不上。
你别说,充电这事儿还特挑环境。夏天正午快充,桩子会自动降功率,明明该半小时的活儿拖到五十多分钟。冬天更要命,慢充时间能翻倍,早上起来一看才充了 60%,差点迟到。有回零下几度充电,电池预热就耗了二十分钟,当时真想把车卖了换油车。
身边朋友对快慢充的态度也特极端。跑业务的小李车里总备着快充卡,说慢充纯属浪费生命;而退休的张叔只信慢充,说快充是 “竭泽而渔”,把电池寿命都充短了。其实俩都有道理,就像泡面和砂锅,一个救急一个养身,没法说谁绝对更好。
我现在摸索出的规律是:平时通勤靠慢充,一周充个两三次就行;跑长途就依赖快充,但尽量别充到 100%,80% 就拔枪走人。这样既不耽误事儿,电池也没那么大损耗。上次保养师傅说我电池状态比同年份的车好,估计跟这习惯有关系。
说真的,电动车充电哪有什么完美解。快充快但伤电池,慢充稳却费时间,就像生活里的选择题,怎么选都得妥协。唯一的期盼是以后技术能再给力点,既能像快充一样快,又能像慢充一样温柔,那才真叫省心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